1.礦物組成
礦石中銅礦物主要為黃銅礦,其次有少量斑銅礦、輝銅礦、藍輝銅礦、銅藍等;鉬礦物為輝鉬礦;其他金屬礦物還有黃鐵礦、白鐵礦、磁黃鐵礦、閃鋅礦、毒砂、鈦鐵礦、褐鐵礦、磁鐵礦、金紅石、赤鐵礦等;礦石中脈石礦物主要為長石、石英、云母、綠泥石,其次為透閃石、陽起石、榍石、滑石、磷灰石、黏土礦物等。
2.礦石中主要金屬礦物的嵌布特征
黃銅礦嵌布粒度不均勻,以細粒為主,其在各粒級中的分布率分別為:-1.0+0.104mm粒級中占22.34%,-0.104+0.010mm粒級中占63.69%,-0.010mm粒級中占13.97%。黃鐵礦、磁黃鐵礦的嵌布粒度也以細粒為主,但較黃銅礦稍粗。根據黃銅礦、輝鉬礦嵌布粒度細且相互共生密切的特點,礦石需適當細磨。
二、選礦工藝研究
(一)選礦流程方案的確定
化學分析結果表明,該礦石含銅0.29%,含鉬0.004%,品位較低,銅為主要回收元素,鉬可以考慮綜合回收。針對該礦石的特點,宜采用銅鉬混合浮選-混合精礦分離原則選礦流程。
(二)磨礦細度試驗
混合粗選添加石灰500g/t,丁基黃藥30g/t,Z-200 20g/t,磨礦細度試驗結果見圖1。結果表明,隨著磨礦細度提高,銅鉬的粗選回收率也隨之增加。綜合考慮,選用-0.074mm占65%的磨礦細度。
(三)捕收劑種類試驗
在粗選磨礦細度-0.074mm占65%,粗選石灰用量500g/t條件下進行捕收劑種類試驗,結果見表4。結果表明,混合使用丁基黃藥和Z-200的指標較好。
(四)石灰用量試驗
混合粗選石灰用量試驗結果見圖2。結果表明,添加一定量石灰能提高銅鉬粗精礦中銅的回收率,但石灰用量過大時抑制鉬。所以石灰宜適量添加。
(五)銅鉬粗精礦精選再磨細度試驗
銅鉬粗精礦精選再磨磨礦細度試驗結果見圖3。隨著再磨細度增加,銅鉬混合精礦中銅鉬品位均有較大幅度提高,這說明再磨是必要的,選擇再磨細度為-0.045mm占93%。
(六)銅鉬分離試驗
銅鉬混合精礦再磨后,分離作業添加硫化鈉和水玻璃,經五次精選,在開路條件下可得到含鉬47.21%、鉬回收率為52.21%的鉬精礦,鉬精礦含銅0.29%;同時得到含銅29.86%、銅回收率79.08%的銅精礦,銅精礦中含鉬0.003%。
(七)閉路試驗結果
閉路試驗流程見圖4,結果見表5。
文章來源:www.destructeurdediabeteavis.com